名师之路,四大法宝

2010-05-17 浏览

    2010年5月11日下午,南京大学金陵学院“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”特邀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、中科院院士邢定钰先生为我院师生畅谈“名师之路”。讲座由王殿祥院长主持,冯维波书记、陆振康副书记、钱钟副院长、邵进副院长和部分师生认真聆听了讲座。
    “最近有一部影片叫《非诚勿扰》,为什么它的票房这么高呢?我觉得,它给我们男人增加了信心!一个相貌并不出众的男人,通过自己的努力,也可以得到美女的青睐。”邢院士轻松、幽默地开始了他的讲座:
    “在我出生、成长的年代,条件很差,我自己也不是天才型、聪明型的学生,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点点的成绩,都是因为努力。今天的演讲,我想给大家谈谈自己艰辛的道路。
    初中时,我的成绩并不冒尖;高中时,开始名列前茅;到了大学,就发现天才型、聪明型的同学太多了,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赶上。因此,别人用来打牌的时间,我统统用来看书。大学毕业后,我先去农场工作了一年半,挑担、扒田,吃尽了辛苦;接着又去徐州半导体厂做了九年技术员;33岁考回南大,一边带孩子,一边读硕士;毕业后留校任教,教学、科研、出国,副教授、教授、院士一路走来,充满坎坷。
    回顾过去,我觉得我从我的父亲、母亲身上得到了四样珍贵的法宝:
    一、热爱自己的事业。我的母亲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讲师,每次下课回家,都无比兴奋、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课堂的精彩。她对教学事业的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,也成为我在事业上不断向上的动力。
    二、提高自己的勤奋度。我的母亲虽然课时不多,但常常备课直至凌晨一两点,以保证课堂效果。所以,我觉得:一定要尽量减少可有可无的娱乐,特别是上网;不是自己专业的东西,不要投入太多时间。只有勤奋地进行自我修炼,才能把握机遇。
    三、提高自己的信心度。我的父亲从解放前的银行高管做到小学会计,看似退步,却能够保持自信、快乐的心态。人的一生难免挫折、坎坷,因此,智商之外,情商更要锻炼。
    四、文理双修,全面提升。我的专业是物理,但我的中文写作水平和英文写作水平都不错,这都要归功于我的母亲。她是中文讲师,家中藏书丰富,所以,课余时间,我阅读了大量小说、散文、戏剧。这对我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益处。因此,学理科的人一定要多学一点文科。同时,学文科的人也要多学一点理科,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。”
    邢院士谦虚地总结说:“我当年的条件跟《非诚勿扰》中的葛优一样,都很差,但各位老师现在的条件却比我要好得多,所以,经过努力,你们完全可以取得比我更高的成就!”
    在随后的自由提问环节中,邢院士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例,就我院师生提出的严格尺度、英语学习、勤奋程度等问题释疑解惑,每位老师、学生都觉得收获良多。讲座在长久的掌声中结束了,邢院士留下的思考却在继续……
 
 
 
 

邢定钰院士档案:
    邢定钰,1945年生。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,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(筹)主任,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“固体微结构的量子效应、调控及其应用首席科学家,《物理学进展》副主编,Modern Physics Letters B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编委。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,在输运理论、低维物理和超导理论方面做出系列有创新意义的工作。1997年获江苏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。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。由于其在自旋输运和巨磁电阻理论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,2001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、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。2002年应邀在美国物理学年会做题为“磁纳米结构中的巨磁电阻和量子效应”的邀请报告。近年来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多篇,其中包括在美国的《物理评论》(Physical Review)上98篇,《物理评论快报》(Physical Review Letters)上10篇,研究成果被SCI学术期刊上一千五百多篇论著他引。2007年,当选中科院院士。